口述历史之姥姥姥爷史

照片中的帅哥是我的姥爷,姓名刘增才,今年69岁,是河北省沧州市—–村人。照片中的美女是我的姥姥,姓名邵长芬,今年72岁,是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—–村人。

为什么要写他们两个呢?因为今天晚上我们仨人在一起吃晚饭,聊起来很多很多的往事,这顿晚饭大概吃了40多分钟,期间我听到了很多过去的事,这些事有些我小的时候经历过,有些是他们小时候的事,这种陌生与好奇的感觉不禁让我想要赶紧动手记下来。

我从上幼儿园以来,我妈就把我放在了镇上的姥姥家,我从这是读完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;可以说,我人生前24年陪伴最多的人就是我的姥姥姥爷,对他们的感情也是最深厚的。今天晚饭,他们和我讲了很多很多往事,我之间没有听说过的事,我想记下来,因为我觉着这对我而言是一笔财富。只有清楚地了解我家庭的过去,才能更有勇气走好未来的漫漫人生路。五千年前的事情我们心里门儿清,但是五十年前的事情我们一无所知。

今天的记录是客观的,客观在就是原原本本的记录;可能某些往事尚未盖棺定论,写在里面显得敏感突兀,但是我觉着不能避之不谈。我记录的不是这件事、那件事的真相,我记录的只是从她们口中最原汁原味的表述。


我:小时候你们俩都是什么“学历”啊?

姥爷:我那时候是高小毕业,放到现在应该算是初中毕业。那时候我在班里是体育委员,我脑子挺好使的,就是没赶上高考。

姥姥:我小学毕业,考上初中了,但是上初中需要去隔壁镇上上学,家里都说女孩子家没有出村上学的,索性我也不上了;虽然我小学毕业,但是我认字、识字不少,不是文盲,当年背毛主席语录顶数我背的最快。

我:小时候你们是不是都当红卫兵啊?

姥爷:当,那时候天天运动。

姥姥:别提了,那时候真是太热闹了。我们那时候白天踢正步、伏地行进、跑步训练;到了晚上,只要一听到号声,甭管几点必须起来跑操,一跑操就是几里地远,可折腾人了。当年地主们都挨批斗,那些年轻的男红卫兵们半夜把人家关在一间黑屋子里,当着我们面,用新长出来的木条抽人家,抽的人家浑身衣服包着血丝。我记得有一个我们村的地主,最后实在忍不了,用皮带在自己屋子上吊死了。给人家带高帽子,那帽子有近一米长,脖子上挂着大牌子,整体拉着全村游行。那地主家的女的都裹小脚,感觉小脚支撑不住身体,走路都一晃一晃的。

我:那你们家庭没受影响吗?

姥爷:我们是下中农,没影响。

姥姥:我爷爷当年管粮食,但是我们家不是富农,是上中农,没受影响。当年赶集去,路口都有红卫兵看着,当面让你背毛主席语录,背不出来不让赶集。我当年背的最快记得最准,但是因为我们家是上中农,我评优秀红小兵的时候不能参选。

我:这老哥几个不容易啊!

姥姥:这一辈子可算是吃过苦过来的啊!

姥爷:我兄弟四个,这里面最有文化的是我大哥、你大姥爷。他年轻的时候教书,之后在镇上乡镇企业站当站长,管理全镇上的国有企业,因为有文化,外号叫“刘罗锅”。毛笔字写得好,懂风水生辰八字,会看时辰;你这名字就是你大姥爷给你起的。

姥姥:二姥爷年轻的时候在北京杀猪卖猪肉,当时在北京回来赚了钱在镇上开了第一家信用社,当年你妈妈不上学了就在里面当会计。这一大家子里面,就是三姥爷家婆媳关系一直不和,总是闹矛盾,现在也不说话,哎没法说。你以后得记着,不管怎么样,首先要家和,要不什么也干不好。

我:当年是怎么一步步闯过来的?

姥爷:我毕业以后在国品厂当会计,给供销社送货,一天挣一块五。后面在种子站卖种子、农药,后来种子站就没了。再往后,塑料在咱们这兴起来了,就开始和你大舅舅一起卖塑料原料,这一干就是一辈子。

姥姥:那些年受的苦别提了,但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培养了你和你老舅这两位大学生,走到哪我都特别有面子。


历史知识补充:

  •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《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》,全日制小学学制未改动,增加了对成人实施小学教育的“工农速成初等学校”、“业余初等学校”和识字学校。1959年3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试验改革学制,即“学制要缩短、教育要革命”“开门办学”,从1960年开始,部分地区实施了小学五年一贯制、中学五年一贯制、中小学十年一贯制或初中小学九年一贯制、高中再分文理科等,这一时期由于小学师资普及,基本取消了初小、高小划分,普及了完全小学。[wiki百科]
  • 红卫兵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部分特殊人群的一种称呼,红卫兵在文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。总体而言,红卫兵是受极左思潮影响下成立的群众组织,也指其成员。[wiki百科]
  • 乡镇企业是在乡镇举办的,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的企业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,乡镇企业由原来的社队企业发展而来。[wiki百科]

口述历史之姥姥姥爷史
http://example.com/2025/10/05/口述历史之姥姥姥爷史/
作者
Munger Yang
发布于
2025年10月5日
许可协议